怎样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被测物的实际长度呢
文章出处:网责任编辑: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17-08-29 14:38:00
显微镜看物体的时候,怎样测量才能知道实际的长度是多少呢?是直接拿尺子算吗?其实可以使用显微镜测微尺来计算物体的实际长度的,下面,沃德普机器视觉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怎样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被测物的实际长度。
在没有分析软件,无法定标的情况下怎样利用显微镜目镜测微尺来测量被测物的实际长度呢?
A、一般目镜测微尺上回标有一小格的实际大小,利用格数来算就好,不过粗略的方法,如果有测微台尺,应该拿台尺来校正目镜测微尺,以求更加准确。
B、0.01mm物镜测微尺与10X分划目镜的用法。
首先,介绍两个概念:0.01mm物镜测微尺为格值0.01mm的玻璃,10X分划目镜(即目镜测微尺)是在10X目镜上加上格值为0.1mm的分划板目镜。
根据国家规定,显微镜的物镜放大倍数允许有5%的误差,因此在进行精确测量时,需要对物镜的倍数进行校准。
在载物台上放置0.01mm的物镜测微尺,把需要校测的物镜旋转并调焦使成像清晰。用10X分划目镜观察。例如:40X物镜0.01mm的格值放大后再目镜刻尺上度量,若恰好放大成0.4mm,则正好是40X,实际测量并不是1小格(0.01mm)为一度量单位,而应以5格或10格(低倍时甚至50格)为一度量单位,以消除测量误差。如10X物镜经50个0.01mm格值放大成49个0.1mm格值后,实际放大为49x0.1/(50x0.1)=9.8。然后取下物镜测微尺,放上被测物,读出被观察区域在目镜的数值,假设为5个格值,即0.5mm,除以实际放大倍数9.8,得出被观察区域的实际大小为0.5/9.8=0.051mm。
计算公式:被观察区域的大小=被观察区域在分划目镜上的读数/物镜的实际倍数
如果不用物镜测微尺校准物镜实际倍数,就等于默认物镜表面所刻的放大倍数为实际倍数。
以上就是沃德普仪器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关于显微镜测微尺计算实际物体长度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使用显微镜,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咨询沃德普客服人员为您解答。
下一篇:暗视野显微镜知识概略上一篇: 显微镜的工作距离是什么
此文关键字:LCD检查显微镜,视频显微镜,舜宇显微镜,显微镜光源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视频显微镜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客户需求
- 金相显微镜的组成结构特点与稳定性
- 工业视频显微镜在工业中的应用
- 金相显微镜像差校正程度对于成像质量的重要影响
- 倒置金相显微镜操作注意事项
- 视频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 怎样对显微镜进行调焦
- 正确操作显微镜有哪些注意事项
- 显微镜滤光器的作用及类型
- 显微镜放大率与分辨率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