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光学显微镜像差
文章出处:网责任编辑: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18-12-04 09:19:00
如何控制显微镜像差?大家都了解过吗?显微镜的像差参数有哪几个?沃德普仪器给大家介绍一下显微镜的像差参数有:畸变、像差、彗差、球差。要怎么控制显微镜的像差呢?首先就要先了解像差各参数代表什么。
1.光学显微镜像差参数之畸变
畸变是光学显微镜像差参数的一种。物体上的直线经过透镜成像后变成弯曲的现象。
畸变是由于透镜的放大率随光束和主轴间所成角度改变而引起的。光线离主轴越远,畸变越大,但是若与主轴正交并通过主轴,则不发生畸变。放大率随入射角度增加而增大时称正畸变;放大率随入射角度增加而减小时称负畸变。换句话说,若物点离开光轴越远,放大率越大,就产生畸变,如果物点离开光轴越远,放大率越小则产生负畸变。特别是镜片屈光度大时,像的畸变现象严重。由于畸变,看物体,像市区了原来的正确形状。减小畸变的方法是,对单一透镜改变镜片的外形,采用最佳的外形可以使畸变减小到最小程度。
2.光学显微镜像差参数之像差
光学显微镜中,像散是显微镜透镜的一种缺陷,是由于光线会聚不相等,引起成像不完美。由于发光物点不在透镜光轴上,它所发出的光束与光轴有一倾斜较大的角。该光束经透镜折射后,不能聚焦于一点,成像不清晰。故产生像散。
像散也是影响清晰度的轴外点单色像差。当视场很大时,边缘上的物点离开光轴远,光束倾斜大,经透镜后则引起像散。像散使原来的物点在成像后变成两个分离并且相互垂直的短线,在理想像平面上综合后,形成一个椭圆形的斑点。像散是通过复杂的透镜组合来消除。
从原理上来说,就是子午像点和弧氏像点不重合。造成不同轴向位置成像不同。
3.光学显微镜像差参数之彗差
光学显微镜轴外物点发出的宽阔光束,经透镜成像后,不再交于一点,而是形成一种状如彗星的亮斑,称为彗形像差,简称彗差。
或者可以说光轴外的某一物点向镜头发出一束平行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在像平面上会形成不对称的弥散光斑,这种弥散光斑的形状呈彗星形,即由中心到边缘拖着一个由细到粗的尾巴,其首端明亮、清晰,尾端宽大、暗淡、模糊。这种轴外光束引起的像差称之为彗差。
彗差的大小是以它所形成的弥散光斑的不对称程度来表示。彗差的大小既与孔径有关,也与视场有关。在显微镜拍摄时与球差一样,可采取适当收小光孔的办法来减少彗差对成像的影响。
彗差喝球差往往混在一起,只有当轴上物点消除时,才能明显地观察轴外物点的彗差。
彗差描述的是某视场、某尺寸的光线对主光线的偏离情况,即描述光束失对称的情况。光线对彗差与视场喝孔径均有关系,是两者的函数,因此全面描述系统的彗差情况需要选择若干个不同视场喝不同孔径。
4.光学显微镜像差参数之球差
光学显微镜球差是由于电磁透镜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对电子汇聚能力不同而造成的。远轴电子通过透镜时被折射的比近轴电子厉害得多,因而有一物点散射的电子经过透镜后不交在一点上,而是在透镜相平面上变成一个漫射圆斑。
球差亦称球面像差,轴上物点发出的光束,经光学系统以后,与光轴夹不同角度的光线交光轴于不同位置,因此,在像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弥散斑,这就是球差。一般是以实际光线在像方与光轴的交点相对于近轴光线与光轴交点(即高斯像点)的轴向距离来度量它。
对于单色光来说,球差是轴上点成像时唯一存在的像差。轴外成像时,存在许多种像差,球差只是其中一种。
除特殊情况外,一般而言,单个球面透镜不能校正球差,正透镜产生负球差,负透镜产生正球差。对一定位置的物点而言,当保持透镜孔径和焦距不变时,球差的大小随透镜的形状而异。因此,以适当形状的正、负透镜组合成的双透镜组成或双交合镜组是可能消球差的一种简单结构。保持透镜的焦距不变而改变透镜形状,犹如把柔软的物体弯来弯去。故被称为透镜的整体弯曲,它是光学设计时校正像差的一种重要技巧。
其实想使用显微镜观察一幅理想的图像并不难,除了需要熟练的技术外,显微镜参数的了解也很重要,假如对显微镜不了解,观察的图像可能并不能快速的得到理想的图像,这样就会使得工作效率降低。沃德普仪器希望大家在使用显微镜的时候多注意配件的使用方法,否则很容易损坏到显微镜,影响显微镜的图像。
下一篇:关于选购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则上一篇: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视频显微镜替代光学显微镜
此文关键字:LCD检查显微镜,视频显微镜,舜宇显微镜,显微镜光源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视频显微镜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客户需求
- 金相显微镜的组成结构特点与稳定性
- 工业视频显微镜在工业中的应用
- 金相显微镜像差校正程度对于成像质量的重要影响
- 倒置金相显微镜操作注意事项
- 视频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 怎样对显微镜进行调焦
- 正确操作显微镜有哪些注意事项
- 显微镜滤光器的作用及类型
- 显微镜放大率与分辨率有什么区别